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

孫子兵法


孫子》,又稱《孫子兵法》、《孫武兵法》和《吳孫子兵法》,是中國古代的兵書,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(字長卿)。一般認為,《孫子兵法》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,也即前515至前512年,全書為十三篇,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;事見司馬遷《史記》:「孫子武者,齊人也,以兵法見吳王闔閭。闔閭曰: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」。
有個別觀點曾認為今本《孫子》應是戰國中晚期孫臏及其弟子的作品,但是銀雀山出土的漢簡(同時在西漢墓葬中出土《孫子兵法》、《孫臏兵法》各一部)已基本否定此說。
《孫子兵法》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。在中國被奉為兵家經典,後世的兵書大多受到它的影響,對中國的軍事學發展影響非常深遠。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,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。

全書共分十三篇,主要論述了軍事學的主要問題,對當時和現在的戰爭經驗進行了總結,提出了一些著名的革命性軍事命題,並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。
  1. 始計第一(原篇名應作「」)
  2. 作戰第二
  3. 謀攻第三
  4. 軍形第四(原篇名應作「」)
  5. 兵勢第五(原篇名應作「」)
  6. 虛實第六(原篇名應作「實虛」)
  7. 軍爭第七
  8. 九變第八
  9. 行軍第九
  10. 地形第十
  11. 九地第十一
  12. 火攻第十二
  13. 用間第十三


第一篇 始計篇


  孫子曰:兵者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
  故經之以五事,校之以計,而索其情:

  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將,五曰法。

  道者,令民與上同意也,故可與之死,可與之生,而不畏危也。

  天者,陰,陽,寒,暑,時制也。

  地者,遠,近,險,易,廣,狹,死,生也。

  將者,智,信,仁,勇,嚴,也。

  法者,曲制,官道,主用也。

  凡此五者,將莫不聞,知之者勝,不知者不勝。

  故校之以計,而索其情........... 全文閱讀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